20170406_103850.jpg

旅行只是一種形式,過程是探尋生命的本質。

 

  如果把這本書當作是旅行文學會覺很章節混亂,搞不清楚前後順序。

  但是讀完再回頭看書面的小標後便明瞭,這本書是作者追尋自己的紀錄。

  透過旅行、透過書寫找作者找到了嗎?我想還沒,依然沒有找到所須要的平靜。

 

  閱讀時發現書中走的不是旅遊的順序,不知道在作者心中是如何訂定的順序,有點令人摸不著頭緒。一直被這些疑惑困擾著,但看到後面變明白了,這個小女孩在高中時期便深受憂鬱症之苦,深陷其中無法自拔。

 

  書中的她仍然困在自己裡面。文字優美、照片情感深邃,但是就是有一股說不出的憂傷。而且這股憂傷讓述事跟著跳動,彷彿每一個文字都想跳起狂吼,而就連作者本身都混亂不已。因此看山不是山、看海不是海,就連人都被濃烈的化不開的情感包覆著。

 

  我是一個看三毛的書長大的六年級生,在那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齡,看三毛,看見她用不一樣的角度看世界,她的愁好美好美;她的憂傷好動人。

 

  她被自己放逐在世界的邊緣,連走在漫天風沙的沙漠中的身影都好美。那是一個無法自由飛翔的戒嚴年代,而她在飛,帶著孤獨的心翱翔在世界的邊際。

 

  但長大之後再也沒辦法看三毛,一看就好苦、一看就被濃霧所籠罩,字句間吐露出的儘是灰色的氣息,沉重的令人喘不過氣。但是三毛的文字沒有被憂鬱打亂,在字裡間還是保持清醒,或許說她是在文字間硬撐著,不讓情緒擾亂神聖的字句,這是那個年代的嚴謹與自我要求。

 

  但最後三毛終究投降了,無法再撐下去了。而對生命的認輸讓許多讀者都感到被背叛,我也是,帶著一股深深的恨意看著新聞。

 

  三毛,我們都有照著妳說的要好好的活著,不管多苦都要感謝花朵用生命帶來的美麗,不管多憂傷都要活著看到明天的太陽,妳怎麼可以就這麼走的了呢?

 

  妳,說話不算話。至此,不再看三毛;不再懷念她;不再想到撒哈拉沙漠這個地方;不再想到荷西這個名字。

 

  三毛,妳去了想去的地方了嗎?真的解脫了嗎?三毛,沒有妳的書櫃少了那一抹美麗,那一抹只有妳才稱得上的美麗。希望妳下輩子不再憂傷,而雨季也不會再來了。

         

閱讀時間06/04/04~05

「中亞,聽見邊境的心跳」

作者:洪滋敏

出版社:城邦文化

出版日期:2013.04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米芙露嬸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