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6137588769385000.jpg

很期待、很期待這本書。

沒有看過劇本書不知道能不能深入閱讀,

但經過電視劇的洗禮後讓我有種體悟

 

作者最深沉的寓意是透過劇中人物的對話。

 

戲劇的情感必須放在對話上,

因此會出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不會說出的話語,歌詞也是。

對話及歌詞很好懂也可以表達出深邃的情感。

 

深思一句發人醒思的話是種美好的享受,

也能充份了解劇中人的當時的心情與感受。

也許真的是傻子,常常投放感情在小說與戲劇裡,隨著劇情歡笑與哭泣。

 

笑,真的感受到那股子的開心;

哭也真的是感同身受的悲傷,是傻子,真的是傻子!

 

因此用了另一種心態去閱讀這本書,打算細細思量每一句話,

當然,看第一遍時無法做到這一點,

因為會想到知道劇情,因此要看第二、第三遍才能找到有感受的話語。

 

粗談第一次的感想,比較沒有太多的訝異。

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看到對於鄧不利多和石內仆所展開的劇情,

驚訝的說不出話來。

 

誰能睿智勝於鄧不利多?誰能情深深過石內仆?

 

         書名:被詛咒的孩子。

         到底誰是被詛咒的孩子?

         是哈利.波特的孩子阿不思

         跩哥.馬份的孩子天蠍

         還是最後出現的佛地魔的孩子蝶非

 

其實在內容的寓意上來看被詛咒的孩子依然包含哈利,

也包含了跩哥,

他們都背負著原始家庭自主或被迫所產生的枷鎖。

 

蝶非是佛地魔與貝拉.雷斯壯所生的孩子,霍格華茲大戰前在馬份莊園出生。

(我有問題:在馬份莊園出生為何馬份家的人不知情?)

這點是很有可能發生的,並不令人訝異。

 

這次的戲劇也再一次強調,

所謂的「預言」是相信才實現?

還是只要是「預言」就注定實現?

 

看這本書的時候比較像是一種關心,知道一個老朋友的後續發展。

就好像是關心朋友的孩子,

唸那所學校?交友狀況?做什麼工作呢?就是這種關心!

 

佛地魔消失了,但是哈利、榮恩及妙麗仍舊需要繼續生活著,

某一事件的英雄並不代表就是永遠的英雄。

 

依然會遇到生命所給予的難題,必須一一克服。

在哈利波特系列書中,J.K羅琳也一再告訴我們,

並不是擁有魔法就一切順遂,

該有的煩腦還是在、需要克服的難關還是必須去闖。

 

魔法只是一種技能,不管是否擁有魔法都必須回歸原始的議題:

 

尋找真實的自我。

 

佛地魔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走向歧路,

認為只有強大的力量才能彌補低劣的出身,

而這股強大的力量也直接造成自我的毀滅。

 

哈利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,不知不覺受到關愛的包圍,

雖然跌跌撞撞但也一路堅強地走到最後。

在最後面對死亡的那一刻,仍然擁有許許多多的愛,

從容地走向進全白的王十字車站。

 

看到最後覺得自己好像是海格,

拿著手帕擦著激動的淚水感嘆,當初那個躲在衣櫥櫃裡的十一歲小男孩長大了。

不再在乎故事有多精彩、不再挑剔劇情的邏輯性,單只看著哈利,這一路走來艱困的男孩,縱使是幹掉彿地魔的大英雄,也都必須和我們一樣通過人生的不同的試煉。

我們是看著他長大的朋友呀!

 

閱讀時間105/12/09~12

哈利波特  被詛咒的孩子        原著劇本特別排演版

作者:J.K.羅琳/ john Tiffany/jack  Thorne

出版社:皇冠叢書

出版日期:2016.12

arrow
arrow

    米芙露嬸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